潮流家居网:

装修增项陷阱大揭秘:合同签订前必须知道的8件事

   时间:2025-11-19 阅读:


装修行业“增项陷阱”屡见不鲜,从低价签约到后期加价,业主常因合同漏洞陷入被动。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与行业规范,揭露8大核心增项套路,助你签订“零陷阱”装修合同。

一、警惕“低价签约,增项补差”的报价陷阱

部分装修公司以“全包8万”等低价吸引客户,施工时却以“墙面基层差需深度铲除”“水电管线不足需绕梁”等理由加价。例如,某业主签约时未明确墙面处理工艺,施工时被要求增加耐水腻子费用,每平方米多花30元。避坑指南:要求合同详细标注施工工艺,如“铲除原墙皮→刷界面剂→挂纤维网→3遍耐水腻子”,并明确“增项费用不超过总价5%”。

二、拆分工序,重复收费

部分公司将完整工序拆解为多个环节单独收费。例如,铺地板时声称“地面不平需找平”,实则瓷砖铺贴本身包含找平步骤;或以“全屋拆除包干价”为幌子,后期对门窗、洁具拆除单独收费。避坑指南:要求合同明确“全屋拆除一口价”,并现场确认墙面基础情况,避免基层处理被拆分。

三、模糊材料标准,偷梁换柱

合同中仅写“品牌待定”“同档次产品”,施工时推荐“升级款”并加价。某案例中,业主选定普通地砖后,被以“缺货”为由推荐进口瓷砖,单价从80元/片飙升至200元/片。避坑指南:要求合同精确标注材料品牌、型号、颜色,并封存样品;警惕“进口材料”话术,要求提供海关报关单。

四、水电改造“按米计价”的数字游戏

水电改造是增项重灾区。部分公司以“管线不够长”为由绕线,或单管穿单线增加长度。例如,某业主被多算50米线管,费用增加近万元。避坑指南:要求合同采用“按点位计价”,明确开关、插座、灯位数量及位置,并参考3D建模模拟管线布局,精准报价。

五、漏项隐藏,后期强制加价

合同中故意漏写“踢脚线”“窗台石”“包立管”等项目,施工时以“影响美观”“必须安装”为由加价。某业主因未确认包立管费用,被临时收取1500元/根的“天价”费用。避坑指南:对照标准报价单逐项核对,明确“是否包含全屋踢脚线”“防水高度1.8米”等细节。

六、口头承诺,无书面保障

施工方常以“赠送灯具安装”“免费拆除旧家具”等口头承诺吸引客户,施工时却以“特殊灯具需加价”“家具太重需额外收费”为由反悔。避坑指南:所有承诺必须写入合同,并附《增项免责声明》,明确“非业主书面确认的增项无效”。

七、工期延误,责任模糊

合同未明确工期延误赔偿标准,施工方常以“天气原因”“材料未到”等借口拖延工期。某案例中,装修公司因管理不善导致工期延误3个月,却拒绝支付违约金。避坑指南:合同约定“每逾期1天按总工程款0.5%支付违约金”,并明确“因业主原因延误需承担误工费”。

八、保修条款含糊,售后无门

合同未明确保修范围、期限及责任,出现问题时施工方推诿扯皮。例如,某业主入住后发现墙面开裂,装修公司以“人为损坏”为由拒绝免费维修。避坑指南:合同注明“水电、防水等隐蔽工程质保5年,墙面、吊顶质保2年”,并约定“接到报修后24小时内上门查看”。

终极防坑建议:签约前核实装修公司资质,查看在建工地;要求合同附详细设计图纸、材料明细表及施工日志;保留现场照片、沟通记录等证据。若遇强迫增项,立即拨打12315维权。装修不是开盲盒,提前做好功课,才能守住钱包与居住品质。


更多>最新资讯
全站最新
热门内容
家居品牌 |  家居知识 |  家居资讯 |  家居设计 |  装修品牌 |  装修知识 |  装修设计 |  装修资讯 |  建材品牌 |  建材知识 |  建材资讯 |